我院成功举办中国音乐学院余峰教授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0-11-15浏览次数:

2010年11月12日 早上九点,山东艺术学院“艺苑金秋”艺术节第四天,由音乐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国音乐学院余锋教授《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兼谈当代音乐文化问题》讲座在山东艺术学院文东校区艺术剧场音乐厅举行。余峰教授曾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本场讲座中他同山东艺术学院文东校区的师生们分享了他对近现代音乐史的独到感悟,引起强烈反响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余教授首先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学堂乐歌后的音乐转型,指出阅读、书写历史的目的在于缅怀历史,牢记历史,更近一步指出了近现代音乐知识的概念“转换”所呈现出的问题,就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史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师生进行了交流。

然后余教授又历数了对我国新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品、文献,对于丁善德的“二度”文化,王建中的人文情怀,沈心工的“借西叙中”,马思聪“中国的印象”特征做了十分细致的叙述,他同时指出《搜索历史》等文献对于推动近现代音乐史的发展最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对于杜鸣心置同主音大小调于五声性旋律中的摄合手法,储望华大胆采用大二度叠加的“三整音进行了肯定,同时认为音乐史不仅仅是文字的分析也是对于音符的分析,还对给予音乐学科学术支持的出版社进行了罗列,让现场的师生受益匪浅。

随后余教授对西方音乐在中国近代音乐的传播、发展趋势及其发展进行了讲述,他认为从谭盾《两种音色的问候》引入到唐建平对《故宫》的“音”性诠释,宣告中西的雅俗汇合,这确实是自身文化转型的契机,也是中国音乐有利进入世界主流话语的一种乌托邦企求,事实上也给近代以来的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带来全方位的重大调整指明前进探索的“路向”,形成“全球化”势头,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致使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与局外“联系在一起”。

最后一个环节由现场师生向余教授提问,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余教授以他广博的学识与幽默生动艺术语言对提问一一给予了解答。余教授的对音乐史的细心解答,将现场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本次讲座余教授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艺术修养,结合多媒体、钢琴现场演绎等方式,让在场的师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魅力,也激发了在场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讲座取得圆满成功。